当前,我国许多民间文化艺术正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消失,铜梁龙舞艺术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更刻不容缓。为准确了解铜梁龙舞艺术保护与传承情况,切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安居、高楼、维新等镇开展调查研究,实地察看了部分相关企业和学校,通过查阅资料、现场交流、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铜梁龙舞艺术现状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余年里,铜梁龙已成为中华龙舞艺术的杰出代表,2006年铜梁龙舞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梁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并获评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城区称号。铜梁龙灯会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春节特色文化活动品牌,铜梁龙舞被评定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等10个品种,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十八学士、亮狮等12个品种。铜梁龙舞艺术在海内外舞台大放异彩,多次受国家文化部派遣远赴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目前,全区涉及龙舞艺术方面的非遗名录有31个,龙舞艺术方面的传承人达58人。同时,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新艺龙灯彩扎厂)、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2个(铜梁一中、铜梁二中)、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3个(铜梁巴中、安居小学、太平小学)。全区有注册从事龙灯制品生产销售的厂家及商家6家,常年从事龙灯制品生产和销售的师傅、工人、中介等约100人;有注册从事龙舞表演的团体和企业共有11家,常年从事龙舞展演的教练、导演和演员约2000人,有训练场所、办公用房、生产厂房等建筑1万多平方米。
二、铜梁龙舞艺术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
区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铜梁龙舞艺术保护工程,在龙舞普查档案及数据库建设、龙舞艺术挖掘研究、龙舞艺术全民普及、龙舞精品剧目打造、龙舞对外展赛交流等各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铜梁龙舞艺术保护与传承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保障
一是制度性保障初步建立。区政府先后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龙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铜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扶助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铜梁区以龙文化为魂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我区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目标、方针、重点、体制、方法。二是机制性保障统筹推进。建立铜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定期召开会议,统筹推进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落实工作人员,明确职能职责,有效推动我区“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三是财政保障有效落实。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予以每人每年2000元的传承扶助,国家级和市级传承人再享受区财政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贴,调动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积极性;配套落实铜梁龙舞艺术保护工程项目经费,中央财政共拨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141万元,区财政按规划积极配套,全部用于铜梁龙舞研究与保护工作,确保国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铜梁龙舞艺术得到深入挖掘和有效保护
一是抓好普查建档工作。区政府先后组织三次普查,对铜梁民间龙舞艺术的类别、品种名称、流传区域、濒危情况、传承人员、班社团体、主要特色、历史价值、现实状况、保护计划等进行全面普查和对比研究,完成龙舞、灯舞品种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筛选,形成《铜梁龙舞艺术普查汇总本》,建成“铜梁龙舞”基础档案。二是深入挖掘研究龙舞艺术精髓。发掘、整理、创编出龙灯舞蹈品种30多个,打造出“二龙戏珠”等著名龙舞品牌5个。举办龙文化理论论坛或研讨会10余次,收集整理理论文章150余篇。推动实施“五个一”工程,目前已完成1首县歌,2部小说,2部理论文集,2台精品节目,微电影《铜梁龙》与电视剧《大龙舞》尚在拍摄中。同时,还邀请市委党校和市非遗中心的专家共同参与铜梁龙文化精神实质研究工作。三是重视铜梁龙舞品牌保护。今年区文化委与重庆市标准化院联合开展《铜梁龙舞艺术表演规范》和《铜梁龙舞道具制作标准》两项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已成功立项,2018年初将完成标准编制及公布,下一步将开展国家标准的立项及编制,同时申请两项专利保护。
(三)铜梁龙舞艺术得到有效传承和市场推广
一是推进全民龙舞艺术普及活动。积极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开展龙舞艺术进机关、进事业、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社、进军营、进广场、进景区和出铜梁、出重庆、出中国等“九进三出”活动,累计普及人数15万余人。同时,组织编写舞龙操系列教程,分别创编小学生、中学生和中老年舞龙操,进一步推进舞龙运动在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中的推广普及。二是开展好节会赛事活动。持续开展中国铜梁龙灯文化旅游节、“一镇一品”非遗展演等传统节会活动;组织开展特色文化体育品牌活动,如大型龙文化专题晚会、国际舞龙争霸赛和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舞龙比赛预赛等;积极打造龙舞精品节目,《龙乡放歌》等3个龙文化主题剧目,深受观众好评。三是扩大对外影响力。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通过互联网、电视台、出版物等多种媒体,持续地宣传铜梁龙舞艺术。铜梁龙屡受上级派遣和民间邀请,年均组织铜梁龙舞参加国内外展演赛活动近100场次,足迹遍布五大洲,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广泛欢迎。铜梁龙舞队参加国际国内龙舞大赛屡创佳绩,在国家级大赛中十余次荣获冠军,在国际大赛中两夺魁首。四是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龙舞进市场,培育民间龙舞艺术表演团队30余支,每年组织商业演出800多场次。研制龙灯系列工艺品数十种,龙灯彩扎品、木雕品、石雕品、根雕品、龙绣品等进入国内外市场,年收益达3000万元。截至目前,龙文化产业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其中龙灯、龙舞产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力有待提升。龙文化学术研究上,还缺乏全国有影响力的人物,也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对铜梁特色文化的研究还停留在表象上,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能指导铜梁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
(二)传承人才青黄不接。铜梁龙舞艺术传承目前存在传承人普遍高龄且后继乏人的情况。由于非遗文化传承人扶助经费不高,传承人的积极性有所降低,特别是青壮年传承人不愿专注传承龙舞技艺;优秀舞龙队员老化,青年队伍跟不上、稳不了,国家舞龙队整体实力一届不如一届。
(三)龙舞演艺市场还需进一步规范。铜梁龙舞艺术品牌在国际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但由于缺乏对品牌有效的法律保护,加之龙舞艺术表演规范及道具制作标准尚在制定中,一些企业或个人任意使用铜梁龙舞品牌组建“草台班子”临时性外出表演,由于这些队伍演出人数不足、服装不规范、音乐不统一、艺术性差、效果不佳而且无序恶意竞争,导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艺术品牌被滥用,铜梁龙舞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四)龙文化产业发展有待提升。一是生产方式落后,仍停留在小而散作坊式生产,缺乏科技与时尚元素的融入,成本难以降低,缺乏价格竞争力;二是生产品种单一,基本限于龙舞道具,既难以与其它地区品牌拉开差距又缺乏有竞争力的创新之作,且未能与旅游有机融合,产业远未做大做强,产业总值偏低。三是铜梁龙虽然在造型上保持着既有优势,但在色彩搭配上明显有弱化传统的倾向,铜梁龙的符号特征没有很好传承。
四、工作建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恢复和繁荣龙文化生态环境,全力推动铜梁龙舞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努力把铜梁打造成全球龙文化理论研究的核心基地,艺术品生产、展示和输出的重要基地,龙文化产业集聚和龙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加强铜梁龙舞艺术研究,巩固和发展龙文化品牌
一是要充分发挥“非遗”保护中心职能职责,深入开展铜梁龙舞艺术研究工作,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理论体系,对铜梁龙舞品种及表演形式的保护要在传承中发展,比如表演套路、音乐等。二是巩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成果,创建中国龙乡、中国龙舞之乡、华夏龙都人文品牌。三是巩固铜梁龙舞艺术、铜梁龙灯彩扎工艺等品牌,将铜梁火龙、铜梁竞技龙创建为国家级“非遗”品牌,打造一批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影视、微电影、动漫、游戏等优秀作品。四是坚持举办铜梁中国龙灯艺术节、安居古城杯国际舞龙争霸赛、一镇一品等节会赛品牌活动,不断提升规模和档次;创建“二月二,龙抬头”等品牌活动。
(二)加强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培养,以传承促保护
一是充分发挥传承人作用。对“非遗”传承人职责进行明确,传承人不作为或传承工作不到位,将退出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甚至取消传承人资格,并适时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待遇。二是进一步稳定舞龙队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浙江长兴县的作法,成立具有领军作用的铜梁龙文化企业,用健康的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巩固国家舞龙队伍,创新铜梁龙文化表现形式,提升品位,强化营销,扩大其海内外演出市场,做大做强铜梁龙文化品牌。三是加大铜梁龙舞艺术的普及,持续开展龙舞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邀请传承人到校指导,更好地促进铜梁龙舞传承与发展。
(三)规范铜梁龙舞演艺市场,提升品牌形象
一是加快铜梁龙舞表演规范、道具制作规范等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二是利用电视、网站、微信等载体广泛宣传铜梁龙舞艺术标准及表现形式,让观众真正了解什么是铜梁龙舞及艺术表现形式,提升铜梁龙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通过注册商标或申请专利等方式,强化品牌保护。完善演出队伍登记备案制度,经主管部门审核的舞龙队才能代表铜梁龙舞外出表演,进一步规范龙舞演艺市场,更好地促进铜梁龙舞艺术的保护,维护铜梁龙舞品牌形象。
(四)发展壮大龙文化产业,促进文旅融合
一是做大做强龙灯彩扎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龙灯制品生产业。二是扶持壮大一批具有铜梁特色的雕刻、刺绣、编织等工艺品生产企业,鼓励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促进与旅游业有机融合。推进华夏龙都打造工程,在建筑外观、形象雕塑、店招商标、绿化景观、灯饰工程等凸显龙文化特色;在新城核心区建设龙文化主题广场或主题公园,艺术地全方位地展示龙文化;进一步提升铜梁龙博物馆展览水平,发挥窗口作用,彰显龙文化底蕴。推进中华龙文化博览园建设工程。按照大规模、高档次、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包容全球的龙文化资源,建成龙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博览园。通过宫殿庙宇、建筑装饰、雕塑雕刻、博物展览、影视歌舞、工艺展示、竞技游乐、生态体验等形式展示龙文化魅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旅游目的地。推进安居古城龙文化生态恢复工程,恢复传统龙灯会、龙舟会、城隍庙会、祭龙仪式等民俗活动,打造“印象”模式表演,创建体验娱乐项目,使其成为铜梁龙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
(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