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 正文

关于铜梁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7-09-28 10:14:30   来源:   点击:

镇街文化服务中心提供了哪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是否按标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保障方面是否按要求进行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改革创新举措是否符合我区发展实际?铜梁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安居、平滩、福果、双山等镇街的部分村(社区)以及文化委等相关部门,就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通过现场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决策部署,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文件,完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依托“三馆一站一室”阵地,积极组织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有效推进了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工作。

(一)强化保障措施,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2015]74号)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宣传。同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先后制定了《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办公室、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委办[2016]42号)、《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梁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府办发[2016]14号)和《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梁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划(2016-2019年)的通知》(铜府办发[2017]44号)等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从场地设置、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内容等方面明确了标准,从组织、人才、投入、考核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科学编制《铜梁区文化发展十年纲要(2016-2025)》、《铜梁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年规划(2016-2025)》和《铜梁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年规划(2016-2025)》三项规划,对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总体布局。

二是强化财政保障。区政府按照相关法规建立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每年落实人平不低于20元的文化经费,2016年财政对文化事业运行及设施建设投入人平30元以上。近几年,财政对文化的投入达1.05亿元,其中中央和市级投入1800万元、区级投入6767万元、镇街投入1983万元。同时对重点建设项目落实专项经费,各级政府将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创作和保护等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常年设置的专项资金有“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农村村级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奖补资金等,年投入1200余万元。

三是强化阵地建设。铜梁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已达42886.07平方米,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占有面积646平方米;全区公共体育设施总面积为127275.92平方米,万人公共体育设施占有面积达18520.85平方米。“三馆一站一室”设置相应的功能室、配置相应的群文活动设备,并适时维护更新,免费开放率达100%,已基本形成了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为龙头,28个镇街综合文化站为基础,266个村、6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为补充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以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场、体育馆、藕塘湾体育场等大型体育设施为主导,以学校、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为辅助的全民健身体系。图书馆藏书30.84万余册,设有书刊阅览、少儿阅览、残障阅读、数字阅读等15个服务窗口;文化馆设有教字厅、排练厅、培训室、多功能厅等18个服务窗口;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4622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75件套),设有铜梁文化厅、明代石俑厅、民俗文化厅、铜梁龙灯厅四个展厅;匾额博物馆馆藏清乾隆至民国初期的古木匾300余件,展出100件;镇街综合文化站设有多功能厅、培训教室、电子阅览室、书刊阅览室等功能室;农家书屋配送图书65万余册,常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二)加强队伍建设,公共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目前,文博图三馆在编人员28名;全区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编人员83名,村(社区)文化室通过编制内混岗使用、购买社会服务、聘请文化志愿者等方式,均配备了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全区有文化类协会22个,涵盖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地方文化研究等门类,共有国家级会员32人,市级会员181人,区级会员884人;有夕阳红、老年大学等业余艺术团体20余个,演职人员5000余人,有机关、部队以及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1万余人;通过开展“‘种文化’业余文艺骨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全区招募各级各类志愿者300余名,分别参与到“三馆一站一室”免费开放、送文化下乡、关爱特殊群体、保护文化遗产等主题活动。

按照《铜梁区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三馆一站一室”常年开展广场文艺演出、阅读推广、展览展示、政策宣讲、辅导培训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均等化、标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年组织各项文体活动近1000场次,举办各类讲座、培训、展览、阅读推广活动近1600场次,服务群众近50万人次。同时举办了中华铜梁龙灯会、中国铜梁龙文化旅游节、“一镇一品”展演活动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活动形成特色和品牌。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区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工作。一是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每年全区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1064场。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从2015年开展至今,共计投入资金606.31万元,送文化3240场(其中送演出1899场、送图书阅览233场、送展览讲座222场、送辅导培训512场、送法规政策宣讲374场),观众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如今的一两百人,深受群众的好评。二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目前,正抓紧对接与高品质文化企业的合作事项,同秦瀚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洽谈与政府建设文化馆、美术馆的合作事宜,指导重庆新欧鹏龙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龙文化产业博览园,与品牌企业中华味道共同举办推介活动、搭建网络平台对铜梁文化产品进行包装推广等,力求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

(三)强化文化服务创新,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活动有序推进

   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全区文化工作,一是强化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物联网初见成效,物联网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在网络平台建设、人才队伍招募、本土特色资源培育等方面不断探索,初步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双向交互式的群众点单、政府配送的服务。截止目前,全区点单281次,受益群众达50余万人次;探索开展总分馆制,文化馆、图书馆采用直管、协管、延伸平台等模式建设分馆,目前,28个镇街已签订分馆协议,并挂牌,按照分馆建设任务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分馆相应服务内容,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总分馆制全覆盖。二是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在文化体制改革、场馆免费开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规范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召开全区动员大会3次,成立领导小组29个,完善实施方案35个,出台政策文件4个。目前创建工作进入材料收集整理阶段。按照建设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整合利用公共资源,使全区镇街、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7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1个、村文化服务中心57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成本较高。目前区文博图三馆电费标准较高,导致服务运行成本居高不上。全民健身中心照明设施若每天夜间开启,每年费用达一百多万元,目前夜间照明没有开启;图书馆为给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开馆期间均开启了中央空调,每月电费支出高达十多万。

(二)文化设施与国家评估定级标准有差距。一是全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二是区文化馆现有馆舍面积仅为2500平米,距离国家一级馆的馆舍面积相差较大,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文化服务部门编制及专业人才不足。区文化委机关编制及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编制较少,特别是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编制只有136人,1名工作人员对应服务约6000名群众,直接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各馆站在编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美术、书法、文学类专业人才为零,无法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专业化指导。

(四)部分村社场所管理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依托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阵地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在群众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暴露出有的村(社区)对管理存在缺位,如部分文化活动场所因资金问题未聘请保洁员,导致场所卫生脏乱差,个别设施因缺乏有效管理而损坏,有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对外开放不够等情况。

(五)群众观看电影人数较少。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目的是为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目前,我区放映工作是由重庆市电影惠民公司统筹,由电影公司每月进村(社区)放映一次,片源涵盖科普、教育等。据调研了解,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电视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满足了群众部分影视需求,加之电影公司送影进村的电影片源较老,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在农村放映时,出现群众观看率低,参与人数少的情况。

(六)公共文化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消费观念逐渐从过去的大众即时型消费转变为小众多元需求享受型消费,政府所提供的免费基本服务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还有对环境、品质等更高要求,单纯依靠政府无限制的投入无法实现可持续性服务。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法律宣传学习,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通过网络、电视、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知晓率,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二)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一是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属性。建议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水、电等收费标准参照民用标准或更低执行,降低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成本,保证场所设施正常的运转,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二是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国家一级文化馆的标准和要求,规划建设一个面积达标、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一级文化馆,同时建议将美术馆纳入文化馆一并规划建设。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供专业人才支撑。一是区机构编制部门要科学合理配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并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对现有编制难以满足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当合理增加人员编制。二是由区文化委制定人才需求方案,区人社局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体育人才,充实服务队伍,以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三是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精心培训文化业务骨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四)加强供需调研,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实用性。区文化部门要深入村(社区),针对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服务满意度等进行调研,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要了解群众是因影片片源老,还是因该项目已不适应我区的实际,导致群众参与度低。建议按照“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模式,及时调整服务项目,真正解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五)创新运行模式,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性。一是村(社区)在免费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探索为活动群众提供茶水等增值服务,适当收取费用,收入用于活动室保洁等支出;二是探索与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寒暑假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到镇街或村(社区)的文化志愿者服务,解决志愿者队伍不足问题。三是在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前提下,针对小众多元的需求,可以由专业协会或俱乐部共同参与,为高需求群众提供个别的增值服务,这样既能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又能让文化活动提档升级,同时协会或俱乐部还能对活动赛事进行组织协调,弥补政府人、财、物等方面的压力,更好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铜梁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调查整理)


上一篇:关于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关于我区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的 调查报告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重庆市铜梁区人大常委会 渝公网安备 50022402000206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