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央、市、区的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为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2016年4月开始,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先后实地视察了太平镇坪漆村、维新镇沿河村、西河镇双永村、水口镇树荫村、安溪镇金滩村五个市级贫困村,详细了解五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危房改造、贫困户的帮扶、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区农委、区卫计委、区教委、区民政局、区残联、维新镇 、太平镇等单位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去年下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启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冲响了半年内实现“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越线”的冲锋号,全面完成了贫困村“建八有”、贫困户“解八难”的总任务,为实现贫困人员“两不愁,三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半年来,5个贫困村共实施扶贫项目41个,涉及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危旧房改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和村级服务中心建设等7大类,总投资4646万元,其中硬化公路42.6公里,新建和改建泥结石公路19.3公里,新建人行便道18公里,改建山坪塘33口,安装水管78.85公里,改造C、D级危旧房161户,添置垃圾箱88个,新建及改扩建村级服务中心4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为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引导发展种养殖业初见成效,栽植特色经果林2870亩。去年我区主要支持贫困户发展了一些“短、平、快”的种养殖业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维新镇利用10户养羊大户带动周边230余户贫困户脱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区共投入资金8042.76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村发展和帮扶贫困户脱贫。2016年1月18日顺利通过了市级检查验收,有望获得全市2015年度扶贫攻坚工作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及其扶贫工作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以部门和镇街为主体的责任机制,形成了以区领导牵头、帮扶部门、龙头企业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帮扶机制。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8次,区委主要领导到市级贫困村调研3次,区政府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5次。组建帮扶工作队伍,组建了区级领导任队长的驻村工作队,选拔优秀得力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落实区财政局、国土房管局、城乡建委、交委、水务局等5个部门对口帮扶5个市级贫困村,明确工商联和四个民主党派参与扶贫,明确5名区纪委常委联系贫困村,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2、勇于创新,措施到位。区政府及其扶贫工作部门,拓宽思路,解放思想,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增添扶贫工作新举措,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通知》(铜委办〔2016〕2号); 明确了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困难救济、教育帮扶、法律援助、低保兜底等脱贫措施;采取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方式,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
3、合理配置扶贫资源,保障精准扶贫。进一步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互为支撑,形成合力。根据扶贫项目建设需求,继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的原则,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项目统一规划,资金统筹安排,精打细算,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切实发挥扶贫项目的整合效应。同时,不断完善扶贫工作考核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蹲点扶贫制度,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自身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开展了残疾人扶贫工作。区残联对全区200户贫困残疾人开展到户扶贫。 2015年对14户农村种养殖业大户进行了1万元资金扶持,对10户个体工商户给予了1000元创业补贴扶持。帮助残疾人发展微型企业18户,通过贴息资金补助等方式给予每户2-3万元的资金帮扶。2015年区政府投入235.94万元对3489名贫困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贴,投入104万元对7668名贫困残疾人发放了护理补贴。
开展了困难学生扶贫资助。区教委对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困难学生进行了扶贫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2012年—2015年,共投入13039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办理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4120人,贷款金额2434.67万元。
开展了扶贫与低保相衔接的兜底工作。截止今年4月,我区已有4563户8760人享受农村低保。其中精准扶贫户436户1088人。实施了专项救助,截止今年1月,精准扶贫对象中,将因病致贫的2196人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截止今年3月,全区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98户、1193人,其中,城市低收入群众65户、160人;农村低收入群众333户、1033人,拨付临时救助金168.15万元。
发挥卫生、计生行业优势,实施了医疗救助。建立了医疗救助专项资金,3家区直属医院分别建立了50万元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将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采取资助参保、普通疾病救助、重大疾病救助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医疗保障水平。同时,建立了贫困户就医“绿色通道”,开设了“济困病房”,为贫困群众就医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区卫生计生委还分别资助西河镇双永村10万元、太坪镇坪漆村5万元,重点用于建卡贫困户的医疗救助、家庭发展等。去年以来,全区共帮扶贫困患者521人,减免医药、手术费用25万余元。
4、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充分挖掘社会潜力,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发挥慈善会平台作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商会、爱心人士募捐。全区机关事业干部利用“双日捐”活动,积极为扶贫工作贡献力量,共筹集资金近300万元;民主党派、工商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联系企业、成功人士参与扶贫,共组织慰问100余次、义诊20余次。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走访贫困人口,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成为一个特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宣传引导工作有待加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的部门、镇村干部对扶贫工作认识还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对扶贫攻坚存在一定畏难情绪,缺乏有力的扶贫措施。个别驻村干部工作不够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上下配合不够密切,上下各级联动配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引导还不够广泛深入,利用各类媒体、采取不同形式宣传扶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一些村社干部、贫困人员对扶贫政策知晓不多,对区里出台的扶贫政策了解不够透彻,运用扶贫政策不够充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规划及措施。
(二)部分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较差,发展意识不强。调研中反映出,贫困户普遍文化知识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缺乏脱贫自信心。不少贫困户对如何发展产业、如何脱贫致富仍然茫然无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诸多的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扶,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只等“输血”,不愿“造血”。
(三)部分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扶贫效果不够明显。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有的贫困村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
(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调研中普遍反映,由于缺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体制、机制,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很难引进,即使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很难留住。导致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效果。
(五)因病、因智致贫人员的脱贫工作任务艰巨。调查中发现,一些人员因病或因智力低下致贫和返贫后,家庭生活压力大,发展困难。这类家庭应引起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增强脱贫信心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精准脱贫信心。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扶贫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除“等、靠、要”的思想,坚定扶贫攻坚信心,帮助贫困人员牢固树立脱贫致富自信心。要认真总结经验与宣传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合理规划产业项目,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贫困村的产业项目规划实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结合全区贫困村的地域特性、产业特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注重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项目的配套,促进贫困村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启动贫困村尚未开工的工程项目,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水、电、路、讯、房”等基础条件。
(三)推进科技扶贫,引进专业人才
解放思想增添举措,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依托专业技术人才,推进科技扶贫。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互联网意识、品牌意识,大力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进一步增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带动力。建立良好的人才招聘机制,有效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根据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国有公司为平台大力引进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模式,为科技扶贫提供人才保障,为精准扶贫增添动力。
(四)重视智力扶贫,加强技术培训
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技术培训、服务和指导,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致富技能,充分调动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五)切实解决贫困人员的就业及产业发展,实现长效脱贫致富
要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具有特色效益优势的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选好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注重产业特色效益与规模效益,坚持农旅融合,把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把有条件的贫困村纳入全区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乡村体验休闲观光农旅业,繁荣乡村旅游市场,助力精准脱贫。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致富能手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助推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长效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