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讨 > 理论研讨 > 正文

地方人大如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 发挥作用
2014-10-27 17:02:54   来源:   点击:

摘要: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创新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凝聚强大动力。”围绕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在实践层面找准人大工作定位,把握社会管理的原则,突出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在推动法治重庆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基层人大的职能作用,为本文题中之义。

关键词:人大  社会管理  建议

社会管理,就是由权力机关授权其执行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管理,以保证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人大围绕党委决策履职行权的根本要求,是人大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也符合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宪法的基本精神。

一、找准人大工作定位

从人大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看,无论是工作内容和监督方式,还是根本任务和工作职能,都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着必然联系,但又非直接参与。故在其中,找准人大工作定位尤为重要。

1、目标的一致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本质特征与人大监督促进政府科学发展的履职职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是高度一致的。

2、任务的共同性。

202年召开的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重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314总体部署为总纲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也是全市人大共同的工作任务。科学发展是执政兴国、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当然也是人大的第一要务,关注民情,维护民利、民权,历来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反映社情民意,加强工作监督,优化社会管理促进民生改善,始终是人大履职为民的工作归宿。

3、发展的保障性。

市第四次党代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利”。人大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既能在监管促进“一府两院”开展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又能在广泛调动社会积极因素方面挖掘潜能、汇聚民意,集中民智,这些都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广泛的力量支持和群众基础。

二、积极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则

在实践层面,落实市、县党代会精神,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实践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人大工作应努力做好“三个结合”。

1、人大工作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创新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凝聚强大合力。按照中央和市、县委的统一部署,自觉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人大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步伐”的需要。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和社会参与,不断完善多元治理结构,充分发扬基层民主,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行使当家作主和民主管理的权利,更好地破解发展中的困难问题。

2、基层人大工作与加强代表工作相结合。

人大要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有作为、出实招,理所当然离不开代表工作。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和工作的积极性,在真实反映民众诉求中发挥代表的知情知政作用,在有效化解矛盾中发挥代表的纽带作用,在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中发挥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在社会管理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整合基层力量资源、壮大管理服务体系。

3、人大工作与有效改善民生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是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各种渠道做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回应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问题。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重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直辖重庆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不但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人大监督支持推动政府工作的最终目的,应以“推进民主、破解民生、保障民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充分发挥基层人大的职能作用的建议

地方人大是权力机关、代表机关、民意机关,具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好人大的职能作用,促进重庆市社会管理创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住“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点,着力推进重庆法治建设

法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着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突出“六五”普法重点,在代表中开展深入“学法、知法、守法”活动,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充分发挥代表来自群众、服务人民的优势,动员代表参与普法活动,积极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在全社形成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氛围,教育和引导群众通过法定途径表达诉求。二是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谋划,系统安排,有意识地突出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社会管理领域中行政权力依法授予、行使及运行过程的监督检查,督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将社会管理各项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地方各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制委、法工委应该有所担当。应重点针对与社会管理相关的各项规范性文件,深入细致地开展审查工作,并且紧紧抓住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的征求意见环节,提前介入,提高备案审查效率,确保规范性文件不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三是着力推动基层管理创新。基层是党执政的基石,也是社会管理的重心。要针对村、社区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促进基层组织完善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服务机制,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关注社会管理热点,着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地方人大一是要着力推进辖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坚持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武装代表头脑,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人力支持”;要运用各种监督形式,促进经济总量、社会财富的增长,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物质基础;要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支持和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求真务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是要着力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大及其人大代表根植群众,熟悉民情,了解民意,对民生问题最有发言权,要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努力在服务和管理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明确社会管理重点,着力维护地区社会安全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硬道理。一是强化司法监督力度。督促解决司法领域中普遍性的问题和社会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要探索改进司法监督方式,继续组织市、县人大代表旁听法院案件庭审,监督司法机关加强队伍建设,严肃执法,秉公办案,要督促检察机关发挥好法律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司法公正水平和公信力。二是要做好人大信访工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心理疏导等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并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与“一府两院”沟通,加大督办力度,使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下移,继续组织人大机关干部认真参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行风评议、效能督察等活动,为解决有关信访问题广泛收集有效信息。同时,注重将信访渠道反映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纳入人大监督重点。

(四)积极主动把握社会管理突破点,着力引领公众参与

以铜梁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发挥代表作用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促和谐”主题活动为例1700多名代表在选区宣讲县委“12345”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用共同愿景凝心聚力;代表在选区走访选民,广泛反映社情民意;代表在选区接待选民,畅通选民意见诉求;代表在选区向选民述职,主动接受选民监督;代表在选区努力办实事、办好事,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由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着眼以下三点把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的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实现好。

   一是发挥代表的社会雷达作用,广泛反映群众诉求。建立畅通公正的诉求表达渠道,通过代表接待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接待选民等多种方式,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打捞“沉没的声音”,保证人民群众的诉求能够及时、充分、真实、有序地得到反映,使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起到“晴雨表”和“减压阀”的作用。

   二是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有效激励和正确引导,促使代表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配合基层调解组织协调利益关系,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和正常途径表达意愿和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发挥代表的行为示范作用扩大公众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人大常委会在要求代表立足本职岗位,争当干事创业表率的同时,积极探索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要激励代表带头,并动员、引领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基层自治,推动居民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增强社会活力,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政治基础。


上一篇:完善人大代表履职制度——让人大代表不再缺席使命
下一篇:基层人大代表对法院行使建议权的实践与思考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重庆市铜梁区人大常委会 渝公网安备 50022402000206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